中共富裕县历史大事记 (2011年) 中共富裕县党史研究室 编著 凡 例? 一 、由中共富裕县委党史研究室整理编纂的《中共富裕县历史大事记》(2011——2013),记述了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,中共富裕县委在省、市委的领导下,带领全县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,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光辉历程。? 二、本书按照“大事突出、要事不漏、小事少记、琐事不取”的原则,按原始史料叙事,如实记载史实,力求保存史实原貌。既记录各方面的成就,也反映各方面的教训。对史实不做评论。本书在部分条目下面配置了相关照片,以再现当时历史画面。? 三、在收录范围上,突出了党的事主地位。重点记录了县委常委、县人大主任、县政协主席及县委主要工作部门的主要活动和重大事件。既反映了县委的决策情况,又记录了决策实施情况。记述内容以政治、经济为主,同时反映了文化、教育、军事、体育、卫生、计划生育以及自然灾害、环境保护方面的史实,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富裕县地方党的活动历史。? 四、本书在每一年都增加了“大事提要”内容。内容包括全年县委的主要工作脉络、国民经济及各项主要工作指标完成情况、工农业生产、民生建设、社会稳定及城乡建设情况,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党组织发展情况等,使读者对全年县委的主要工作成就和重要活动有个整体了解,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。? 五、本书采用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,以编年体为主的写法。记载史实按照时间顺序记述,文字力求简明扼要,详略得当,尽量反映史实的本质内容和来龙去脉。凡是发展过程比较集中、头绪比较复杂的事件,尽量采取纪事本末体,使读者从一条记载中对全部事件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。? 六、本书中,对同一天发生的事件,用“同日”表示,无法确定具体时间的用“△”表示。
【大事提要】 2011年,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,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,突出“发展、民生、和谐”三大主题,大力实施“工业立县、牧业强县、招商兴县”和“四区一带”发展战略,戮力同心,埋头苦干,共克时艰,开创了经济发展、事业进步、城乡变化、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。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。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9.6亿元,同比增长19.7%。财政收入实现5.31亿元,增长16.1%;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.34亿元,增长18.4%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.9亿元,增长36.6%。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。传统产业不断壮大,新兴产业快速发展,新型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。富裕老窖产能扩大,高端产品份额增加,品牌整体影响力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,以富裕老窖为龙头的酒业对县域经济贡献更加突出;光明松鹤二期投产,产品结构日趋合理,香港明一乳业成功落户,克服“三鹿事件”负面影响,乳业资源实现优化重组,步入良性发展轨道;晨鸣纸业并购斯达公司,积极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,隆诚包装、新得利包装等企业日益壮大,纸业在困境中缓慢复苏;以国华风电为代表的风电产业快速发展;饲料兽药、化工建材、粮食加工、机械配套等产业稳步发展,初步形成了以“酒乳纸风”四大产业为支柱的多元化发展格局。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17.9亿元,增长30.5%;利税实现5.9亿元,增长17.5%。同时,完成了黑龙江造纸厂等10户企业改制和富裕老窖勾调改造等57项技术改造项目。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。2011年农业总产值实现31亿元,增长29.3%。粮食产量达到64万吨,创历史新高。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,玉米面积扩大到160万亩;水田发展到33万亩,是2006年的9.3倍,种植水平和效益显著提高。奶牛产业稳步发展,奶牛存栏和鲜奶产量稳步增长,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比2006年翻了两番。健全完善乳品安全管理体系,实现全程封闭监管,机械化榨乳率达100%,奶源质量安全得到保证。推进规模养殖,建成2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(小区)21个。组建千万元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22个,农机装备程度和机耕作业水平实现历史性突破。土地规模经营达到110万亩,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.91万人次,实现劳务收入17.9亿元。农业基础设施全面加强,五年来累计投资2.6亿元,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稳步实施,尼尔基配套工程富西富南灌区项目稳步推进,嫩干齐富堤防达标工程开工建设,中小河流堤防工程被纳入国家投资计划。完成土地整理项目4项,投资1.48亿元,新增耕地1308公顷。乌裕尔河自然保护区顺利通过国家级评审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6项,累计投资1.07亿元。扶贫开发成效显著,被列为大兴安岭南麓过渡地带国家特困片区。 第三产业不断壮大。2011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.2亿元,增长28.5%。商贸布局日趋合理,完善了铁西物流功能,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,新建了曙光大市场、海华购物广场,规范了建材农资市场。旅游业加快发展,编制完成了《富裕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》,开发了以富裕老窖为标志的工业游,以博物馆为标志的文化宗教游,以湿地游览为标志的生态游,以站丁文化为标志的民族民俗风情游,成功举办了中国·三家子满语论坛,柯尔克孜东迁节被确定为富裕县第一个地方节日,完成了五家子柯尔克孜村等景点建设,“富裕人游富裕”和“富裕一日游”项目深受群众欢迎。金融服务日益完善,成功引进龙江银行,成立2家小额贷款公司,金融部门服务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。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。积极参加哈洽会、绿博会等大型经贸洽谈活动,组成小分队赴日本、韩国、香港、北京、山东、浙江、广东、江苏等地开展定向招商,韩国科菲特、香港其仕、江苏雨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富裕县。五年累计招引内资项目314个、到位资金112亿元,外资项目10个、到位资金5 070万美元,其中超亿元项目26个,8个亿元项目达产达效,国内500强企业达6家,招商企业累计实现税金6亿元。成功引进神华集团、华能集团、三峡集团三大央企总投资160亿元的风电开发项目,顺利实施明一集团乳制品加工、雨润集团肉牛加工、蓝天集团钢构加工、庆丰集团大豆及精制米加工等一批大项目,实现了产业项目新的突破。园区建设步伐加快,规划建设了富南绿色食品产业园、塔哈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两个核心特色产业园,并成功进入省级工业示范基地,总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。累计投资1.5亿元,完成了富南绿色食品产业园2.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,实现“七通一平”;启动了塔哈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,规划面积23.3平方公里,完成征地1.32平方公里,完成了部分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。园区累计入驻企业38户,实现总产值25亿元,税金突破1.5亿元,成为哈大齐工业走廊重要节点。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。突出规划的重要地位,编制完善城南新区等各类规划21个。五年累计投资18亿元,开发商住综合楼331栋、154万平方米,其中连片开发棚改综合楼250栋、132万平方米,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2006年的15.7平方米提高到26.6平方米。建设廉租房14栋、3.7万平方米,740户困难家庭喜迁新居。改造泥草房6 230户、46.6万平方米,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75.6%,比2006年提高15个百分点。公路建设实现突破,嫩泰高速建成通车,结束了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。硬化农村公路960公里,整修道路1 321公里,农村公路硬化率达到70%。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改造城区道路43条、38.6万平方米。扎实推进“三供两治”,城区供水改造完成,污水处理厂、垃圾处理场一期投入运营,龙晟供热站投入使用,城镇集中供热面积达220万平方米、集中供热率达90%以上,压缩天然气工程稳步推进,荣获全省“三供两治”先进县。绿化植树47万株,完成主要街道楼体和景观大道亮化、带状公园和中心休闲广场建设。累计造林13万亩,被评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。科学规划建设小城镇,富路镇被纳入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,塔哈乡被确定为市级试点。深入推进“三优两提升”和“三个延伸”,加大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,城乡管理差距进一步缩小,获得国家卫生县城、国家级生态示范区、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、全省棚户区改造先进县等殊荣。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。高度重视教育事业,整合教育资源,累计投资1.5亿元,完成了集中办学一、二、三期工程,初中全部集中到县、小学基本集中到乡,全县中小学校整合到29所,城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,集中办学经验在全省推广,并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和教育部的肯定。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,新建了逸夫学校、逸夫小学,完成了第一中学、实验小学、第七小学建设工程,被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试点县、全国幼教试点县。以优异成绩通过“两基”国检和“双高普九”全省复评,被评为全省教育先进县、全省规范教育收费行为示范县。大力深化医药体制改革,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,药品价格下降20%,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。累计投资6 000余万元,建设县医院病房楼、中医院门诊综合楼、妇幼保健院等,改善了城乡居民就医条件。积极落实计生奖扶政策,城镇“三无”人员和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全部兑现。不断繁荣文化事业,文体综合馆、体育场建成使用,建成乡镇文化站10个、农家书屋90个、流动图书室18个。以民族风情节暨体育运动会为代表的文体活动如火如荼,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。累计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.3万户,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。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 300元,增长14.8%;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 914元,增长31%。累计发放灵活就业人员补贴4 397万元、小额担保贷款6 049万元,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.23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2%以内,被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县、全省创业型城市。新增“五险”参保人员4.6万人。新农保和新农合工作进展顺利,参保率分别达到91%和99%。完成了国企下岗职工失业保障并轨工作,“五七工”、“家属工”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,全面启动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,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。城乡低保应保尽保,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0%以上。新建人饮工程135处,保证了人畜用水安全。开通了两条公交线路,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。实施“安居和安烈工程”,建成了占地7万平方米的英烈陵园,填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空白,被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,连续多年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县。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,县城6个社区全部达到省级标准。 财政工作实现突破。坚持开源节流、管理服务并重,财政收入结构更加合理,保障能力明显增强。2011年财政总收入、地方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均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,比2006年均翻了一番以上。围绕保工资、保运转、保重点,大力压缩弹性支出和非预算支出,加大社会保障、城乡建设、社会事业等支出力度。“五险”保险金、优抚对象、五保户、低保户等弱势群体救助资金按时足额拨付,教育、卫生、文化等事业投入逐年加大,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津补贴、住房公积金等全部兑现,干部职工工资翻了一番,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更大实惠。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。高度重视安全工作,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加强生产、消防、建筑、道路、危化及烟花爆竹企业、食品药品等领域专项整治,安全生产形势平稳。积极开展“平安富裕”创建活动,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,社会治安形势良好,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,被授予全国平安先进县。坚持领导接访、以情治访、以理治访、以法治访,妥善处置各类信访事项,信访事项办结率达98%,连续多年被评为信访工作优胜县。
党的建设有了新加强。认真落实管党责任制,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、创先争优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等活动,积极创建“科学发展型”领导班子,理论武装有效加强,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进一步增强,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。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,凡是重要干部任免、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决策,坚持集体讨论决定。树立正确用人导向,规范选用程序,健全选用机制,扩大民主公开,加大公推直选力度,确保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公信度。坚持抓基层、打基础,对全县90个行政村活动场所进行了新建(改扩建),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实现全覆盖。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,党代会常任制等四项试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。党建经费保障持续有力,累计投入资金1 600多万元,用于提升村级干部待遇、农村贫困老党员补贴、村级活动场所和远程教育站点建设等工作,党的基层组织基础更加牢固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有效加强。严格执行四项监督制度,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,通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、出台监督和追究办法以及主要领导干部向纪委全委会述廉等措施,强化权力运行监督,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更加完善。五年来,富裕县先后荣获国家级卫生县城、全国平安先进县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、全国法制宣传先进县、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,全省龙江经济最具活力县、全省环境优美市县等80多项殊荣。众多成绩的取得,得益于省、市委的正确领导,得益于县级四个班子的精诚团结,得益于各级党组织、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顽强拼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