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2年大事记? 【大事提要】2002年,在省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,全县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,以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针,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,坚定不移地实施“奶牛强县,乳业富民”的发展战略,积极实施无抗奶工程,提高奶牛产业化水平,向着国际、国内先进水平迈进。在奶牛产业的带动下,全县出现了国民经济持续、快速、健康发展,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喜人局面。?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。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2.5亿元,比上年增长12.3%。其中,第一、二、三产业产值分别为4.5亿元、4.7亿元和3.7亿元。第二产业产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。财政总收入11 537万元,增长21%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 769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2 170元,其中牧业纯收入1 368元,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3%。全县牧业产值实现4.36亿元,占农业总收入的52.3%。? 奶牛产业化实现新突破。奶牛产业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强化。为推进奶牛产业化经济大发展,实现“奶牛强县,乳业富民”的大目标,开展了“发展奶牛产业化,我们应该做什么”大讨论、大帮扶活动,提高了全县人民对奶牛产业重要性的认识,调动起各方面的力量,使奶牛产业获得快速发展。年末奶牛存栏66 366头,同比增长31.4%,牛奶产量150 392吨,同比增长43.1%。农民奶资年收入超过2亿元,乳品龙头企业上缴税金2 455万元,占财政收入的22%。新建机械化榨乳站46个,机械化榨乳站总数达到105个,从而带动全县牧业生产快速发展,牧业产值达43 632万元,同比增长11.3%,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.3%。? 社会事业不断发展。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工作健康发展。年末城区从业人员41 547人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,实施再就业工程取得较大进展。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1.3万人,同比增长8.3%;参加养老保险职工15 759人,同比增长4.1%。养老保险金收缴1 612万元,拨付2 285万元,同比增长12.1%,拨付率100%。? 积极发展特色、绿色农业。农业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,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3 354万元,同比增长15.3%。种植业在遭受了冰雹、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情况下仍然取得了较好收成,粮食总产量为21.6万吨,同比增长35.7%。全县造林2 405公顷,幼林抚育16 197公顷。? 企业产改工作不断深化,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。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工业完成总产值(现价)85 145万元,同比增长25.9%,增加值(现价)2 574 8万元,同比增长0.9%。其中,县属工业完成总产值52 659万元,同比增长41.5%;增加值15 408万元,同比增长6.2%;销售收入49 037万元,同比增长44.8%;利润1 212万元,同比增长11.5%;税金3 527万元,同比下降5.1%。全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上年相比也有了很大变化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 348万元,增长25.3%。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0 365万元,增长4.3%。? 城乡建设明显加快。城镇建设8件大事全面完成。城乡居民综合满意率明显提高。全县建筑业完成产值14 551万元,增长34.6%,施工面积121 650平方米,竣工面积76 254平方米。? 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。落实招商引资项目95项,到位资金4.26亿元,落实外资项目1项,到位44.28万美元,非公有制实现税金840万元,同比增长56.7%。? 科教文卫工作快速发展。坚持实施“科教兴县”战略,科技进步对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加强。落实县科技计划项目29项,取得科技成果12项。科技进步贡献率48.8%。教育事业稳步发展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不断巩固发展。合村并校工作取得新成果。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。卫生事业不断发展。年末全县有乡级以上医院18所。体育事业蒸蒸日上。全县有近38.6%的人参加体育锻炼,继续保持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,人口出现了负增长,年末总人口300 029人。 ?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。全县政治安定,社会稳定。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水平进一步提高,人大的依法管理和监督,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,群团和武装工作全面开展。全县社会治安状况良好,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,依法严厉打击“法轮功”顽固分子,实现了“零进京”、“零聚会”、“零事故”的目标。信访量明显下降,无越级访,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感大大增强。? 党建工作迈出新步伐,党组织的战斗力明显增强。涌现出一批践行“三个代表”的先进人物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绩,进一步密切了党群、干群关系。县乡两级班子相继换届,基本完成了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。各级班子的战斗力明显增强。?
|